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93.农物(2 / 2)

听完了玉暖的话,姬月白不由抬了抬纤淡的眉梢,她一直冷淡沉静的面容上终于露出些微笑容,如冰雪消融、天光乍现,叫人一时都有些呆住了。然而她那双颇似张淑妃的水眸里却是没有一丝笑意,冷沉如霜雪,只余讥诮和自嘲。

先是借着假病让人抄佛经,然后再严令厨房只给送清粥小菜,最后竟是连出门的后路也给堵住了——虽不见丁点儿的刀光剑影,可这却是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压迫,若是换了个普通的六岁孩童,但凡体弱、心理承受力弱一些的,只怕都要捱不过,得哭着服软。

果然,张淑妃还是和前世一般,恶心到了极点!

姬月白也很奇怪:为什么天底下会有张淑妃这样恶心的人?而且,无论前世今生,对方竟都还活得不错?

不过,眼下的她还是先依着前世里养出来的习惯,就着小菜,慢条斯理的喝完了面前的白粥,半点也没有浪费。

等喝完了白粥,姬月白这才将手里的匙子连同那空了的瓷碗一齐搁了下来,淡淡道:“你跑一趟,叫翡色过来见我。”

玉暖其实是有心想劝二公主去与张淑妃服软的:反正二公主年纪还这样小,又是做女儿的,便是与亲娘服个软也没什么,又不是丢脸的事。最要紧的是,胳膊总是拧不过大腿,二公主哪里又是张淑妃的对手,何必非要与人对着干呢?

只是,自二公主落水醒来后便变了许多脾气,玉暖又没田蓝那般的胆子,劝人的话在心里转了又转,不知不觉间又给咽了回去。

她悄悄的瞧了姬月白的脸色,暗暗在肚里叹了一口气,这就转身去叫翡色了。

柔和清亮的晨光从步步锦支窗外折入,脉脉照入,摆在窗边的几盆玉石葡萄和蜜蜡佛手在光下折着细微的光。再往外看,依稀还能看见窗外的梧桐树,枝和叶的影子映在蒙了层霞影纱的窗格上,影影绰绰,静美凝然。

姬月白隐约觉得这景象有些熟悉,忍不住又眨了眨有些酸涩的眼睛。这一次她倒是把周侧看得更清楚了:她正躺在一张宽敞的檀木大床上,月白色的床帐,上绣金丝银镂的莲花,并蒂成双,素雅中又带着几分清贵。床帐上方还挂着一个丁香紫的香袋儿,幽香如缕.....

这是,这是她母亲张淑妃的寝宫:永安宫。

姬月白还在发怔,一时间不知自己究竟是不是又入了梦里,可耳边又传来低柔的唤声:

“皎皎,你醒了?”

姬月白听到这个声音,一个机灵,几乎是木然的顺着这声音抬起头,终于看见了她的母亲,那位传说中的国朝第一美人——张淑妃。

张淑妃乃是成国公家的嫡幼女。世家贵女,千娇万贵,自来便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因张淑妃自小便美貌惊人,虽甚少见人,但多年来竟也常有美名传出,赞她姿仪甚美,世所罕见。

那时候,张国公两朝元老,世子年轻有为,便是张家长女也已入宫为后,甚至还为当今诞下嫡子。张家一门,便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实在显赫已极。张家上下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那时候也想着替这小女儿寻门好亲事,去过安平的好日子。

只可惜,孝全皇后张氏福薄,竟是早早去了,只留个将三岁的嫡皇子,成国公府实是放心不下,只得又送了幼女入宫。

张淑妃原就是荆钗布裙都掩不住的国色,只是幼时随母礼佛,常年素衣布履,少有盛装时,入宫那一日却很是精心的打扮了一番,一身的锦绣绫罗,如披烟染霞;云鬓上珠翠摇曳,有宝光流转,一眼望去当真便如山间云端的姑射仙人又或是九重天上的神妃仙子,仙姿玉貌,容光皎然,令人见之而忘俗,连魂魄似也要被迷了住。

那是洛神赋里写的“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便是至尊天子也是见而心动,慨然而叹:“不见卿,不知何为美人”。

因此,张氏初入宫虽只得贵人位,此后数月独宠,终于有孕。待她第二年生下公主,天子便赐她淑妃之位,后宫之中也只略逊于生下皇长子的贵妃许氏和宸妃方氏。

孩童对于母亲多有濡慕,张淑妃又是这样我见犹怜、天下罕有的美人,姬月白幼时自然也对母亲孺慕非常,只觉得母亲美貌心慈,柔弱无助,为人子女自是应当事事依从,不敢有违。只可惜,到了最后,却是她的这位好母亲在她面前垂泪,哀声求她道:“皎皎,那左贤王据说也是雄伟英武之人,倒也堪配吾儿。你就当是为了母亲和你兄长.......你就,你就嫁了吧?”

呵,灭她家国的豺狼之辈,也能配她?

呵,送女求和,以谋富贵,那也算是嫁?

张淑妃那几句话,姬月白真是能记到了死。

所以,死后再睁眼,看到仍旧年轻美貌的张淑妃时,姬月白还有一二的恍惚和不解:难不成,就是死了到地下,她还得和这位早撕破了脸的母亲再做一回母女?

姬月白有片刻的茫然,脸上呆怔怔的。张淑妃眼中闪过一丝不喜,不觉又唤了一声:“皎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