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七九章 大沽船厂(2 / 2)


大沽口,顾名思义,正是大沽河的入海口。

这个大沽河,后世叫做海河,其实并非一条独立的河流,说起来只是京畿之地许多河流在入海前汇聚在一起的下游罢了。

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卫河的下游,卫河汇聚了其他几条小支流以后入海前的一段。

这个地方地势开阔,河渠密布,湖泊沼泽和大大小小的水洼池塘,更是随处可见。

崇祯皇帝乘坐在马车上,举目所见,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心情更是前所未有的舒畅。

如今沈廷扬等人开辟的天津大沽口船厂,就位于这个时代大沽河入海口以南不远的地方。

一路东行,海风中海腥味渐渐浓重,远方的荒野地平线上出现一大片建筑群落。

不需要策马陪同的张可大等人提醒,崇祯皇帝就已经知道,大沽口船厂到了。

到了二月末的这个时候,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大沽口一带的湖泊池塘里已经没有了浮冰,但是海风强劲,仍然很冷。

崇祯皇帝外面披着貂裘大氅,内里穿着一身明黄色的皇帝常服,坐在马车里,仍能赶到海风带来的阵阵寒意。

皇帝车马奔行的水泥路,从天津城里开始一直修到了大沽口的沿海炮台,以及天津水师营在大沽口的驻地。

而大沽口船厂距离大沽口的炮台和水师营,不过五六里的距离,正处在一块巨大的台地上。

崇祯皇帝的车驾,隔着沈廷扬的先导队伍,从一个丁字型的路口转弯往南,又行两三里地,就看见了大沽口船厂外面一片迎接的人群。

对崇祯皇帝的脾气还是比较了解的沈廷扬,倒是没有在大沽口船厂搞什么宵禁和清场。

是以当皇帝的车驾到来时,数千大沽口船厂的劳工,沿着通往船厂的大道两侧跪地迎接。

考虑到大沽口船厂内部面积巨大,崇祯皇帝还是没有下车,只是推开了车窗,向着迎接的人群挥了挥手,然后就随着前导的队伍,从跪迎的人群中疾驰而过了。

即便如此,崇祯皇帝的到来,还是引起了大沽口船厂数千工人热烈的欢呼,万岁之声响彻了这片荒野。

海试归来的那艘大福级战船,此时已经卸掉了大量的压舱石,沿着解冻清淤后的航道,被拉回到了海试之前的船坞之中。

等到崇祯皇帝一行在张可大、梁廷栋、沈廷扬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此行的目的地时,进入崇祯皇帝视野之中是一个巨大的或者庞大的船坞。

这处所谓的船坞,其实是一个宽达二十余丈、长达五十余丈、深达十余丈的长方形巨坑。

海试归来的这艘大福级战船,此时正安安静静地停在船坞下面的船台上。

这个巨型船坞中的海水此时已经被排空,露出了西、北、南三面由条石与水泥砌起来的石壁。

而它的东面,则是两道相距不是很远的两道巨大的水闸,水闸的后面连接着这座船坞通往船厂外面的航道。

初步建造完毕的战船,在灌满水的船坞之中完成了漏水测试之后,就是从这里,被拉出船坞,通过航道,驶入大沽口的海中。

其中的原理,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并非十分清楚,但是亲眼见到这样宏伟壮观的场面,还是让他大开眼界。

而这样的干船坞,如今的大沽口船厂一共有两座,除了参加海试的第一艘大福级以外,还有一艘一模一样的大福级战船已经初步建造完成,等到崇祯皇帝这一次视察结束,就要在船坞中注水进行密闭测试。

崇祯四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巳时,崇祯皇帝在一堆随行大臣、船厂官员以及拱卫司护卫士卒们的簇拥之下,来到了这个船坞的上面,隔着半人多高的护栏,俯视着船坞之中静静停放在巨大船台之上的那艘大福级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