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四九章 一点浅见(2 / 2)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礼部历局还能够基本上按照历史上的进度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很不错了。

当下,崇祯皇帝听徐光启这么说,知道他过于看重此事,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于是笑了笑,看着他说道:

“自古历法之事,从来非同小可!以朕之见,还是要以稳妥精准为上!

“卿等若能给朕拿出一部万年历来,朕又岂会急在一年半载?!即便给予卿等历局中人十年时间,在朕心中亦无不可啊!”

说完这话,崇祯皇帝看见徐光启还要再说什么,遂摆了摆手,接着对他说道:

“至于这个方济各会的传教士皮门塔,卿等不必多虑!其人若是能够胜任,就让他在历局帮办,若其不能胜任,不过朕一道旨意,即可令其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爱卿不必多言!”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见众人都站着,知道这是自己走下御座的原因,因此转身回到御座之上,又请几个阁老重臣座下说话。

对于徐光启说的这些事情,李国镨也好,孙承宗也好,都不甚关心。

军机大臣孙承宗见徐光启闭嘴不言,而崇祯皇帝暂时也并没有疲惫或者回宫的意思,马上接着方才缅北的话题说道:

“启奏陛下!陛下设立缅中镇守府,驻军移民,以图真正收回阿瓦以北土地之方略,臣无异议!

“只是不知对于缅中镇守使之人选,陛下心中可有安排?臣以为,自古以来,边地之事,要在得人!

“当年我大明动用十数万大军血战经年,方才收回交趾,然而十数年后,却因为朝廷用人不当激起安南土人作乱,不得不尽撤军民而北归!从此交趾之地得而复失!

“以臣之见,今日之缅中,其偏远荒蛮尤甚当年之交趾!陛下当吸取交趾得而复失之教训,对于缅中镇守使的人选,务必慎之又慎!”

听了孙承宗的这番话,崇祯皇帝点点头,对三位阁老说道:“朕心中尚无人选,卿等若有,可一一说来朕听!”

李国镨、孙承宗、徐光启相互看看,一时之间都在心中盘算。

徐光启在军中并没有什么资历,因着当了崇祯元年恩科主考官的关系,倒是有了一大批进士门生。

只是他的这些个进士门生,一个个都是饱读了四书五经的儒家圣门弟子,对他这个耶稣会天主教徒身份的座师,恭敬倒是恭敬,可实在是拉不近距离,亲近不起来,基本没有私下的来往。

即便是宋应星这种读了《农政全书》之后就对徐光启敬若神明的崇祯元年恩科进士,也因为徐光启天主教徒的身份,而对自己的这个座师敬而远之。

当然,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回崇祯四年的春闱,崇祯皇帝再一次钦点了徐光启出来担任会试的主考官。

因为朝廷文官大臣里面,在这个问题上,最能让崇祯皇帝放心的人物,还真就非他莫属了。

至少他这个皈依了天主的天主教徒,不会像当初的东林党那样,靠着师生关系而结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至于李国镨,同样在军中没有什么资源,他这个内阁首辅与大明朝之前那些当上首辅的权臣们或者佞臣们大为不同,既不是靠着廷推上来的,也不是靠着声望上来的,完全是靠着崇祯皇帝的支持才走上了首辅的位置,并坐稳了这个位置。

同时又因为军机处和军机大臣的设置,让他这个内阁首辅的权力大为削弱,军事上的事情完全插不上手。

如果崇祯皇帝不主动征求他的意见,他连个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次崇祯皇帝倒是问了,可惜并没有人选,此时见另外两位阁臣还在思考,而他又是首辅不能不回答皇帝的问话,因此说道:

“启奏陛下!臣心中并无恰当人选!不过,缅中镇守府所辖之地僻居西南边陲,其形势比之东北西北尤为复杂多变,镇守使人选干系重大,非慎重不可!

“以臣之见,以其上马官军下马管民之故,非文武全才不能任用;以其偏远荒蛮遍地异族之故,非华夏族类不能任用;而以山高林密地多烟瘴之故,非西南之人亦不能任用!

“此是臣一点浅见,还请陛下明察圣断!”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