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465节(1 / 2)





  白一鸣落后一点从波浪路段冲出来的时候,已经清楚看见了自己和余乐的差距。

  嘴角不悦地抿紧了几分。

  这种过波浪的技巧,他并不差,奥尔顿都说他处理的很正确,比起霍尔曼·卡罗也差不多。

  他只是不如余乐。

  这其中的差距很难描述,就算乐哥手把手地教他,也需要个人的感悟。

  就像余乐每次都能踩到那极为精准的一点,用出最为恰到好处的力气,而他总会有所偏斜,不是早了就是晚了。

  但这点误差就是用机器都抓不到,乐哥精细控制简直精准到了极点。

  好在一个技巧上的落后,并不代表他就没有了竞争力,从波浪出来就是一小段的加速区,以及3+3的小回转。

  白一鸣脚下蹬雪,加快速度。

  余乐也在加速,并且往白一鸣那一侧靠。

  两个人都在抢第一个入弯的机会。

  白一鸣不是没有依仗,他直线滑行的速度比余乐快,这和他从小滑雪有关系,说的玄乎点儿是他对雪的亲和力,科学点就是他从小滑雪练出了直线滑行的肌肉,在力量的运用上高于余乐。

  所以竞争还在继续。

  不长的加速区,白一鸣追上来一点,不多,大概也就五公分左右。

  但这点儿就够了。

  余乐超不过他,就占不了内弯的道。

  最好的路线在白一鸣这边。

  比赛的赛道不是乱排,排名更靠前的人,一定会有最好的路线,区别就在于第一个弯的位置朝哪边。

  白一鸣靠着资格赛的第一名,拿到了内线入弯的资格。

  雪坡上蓝色的旗被冲过去的身影卷起的气流舞动了一下,飞扬的雪雾中,白一鸣果然在第一个弯道从内侧入弯。

  余乐没能在开场获得优势,自然抢不到内侧入弯的资格。

  再说类似的训练进行的多了,余乐也很清楚他和白一鸣的实力差距不大,想要抢到这个机会很难。

  所以用视角的余光看了一眼,迅速判断之后,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将目标落在了第二小回转上。

  没关系,种子的优势不是一直有,第二个弯不就靠他这边了吗?

  余乐的目光落在蓝线上,又落在蓝旗上,滑到位置的同时,身体立即执行了大脑的命令。

  身体倾斜,雪板切过雪面,留下一道尾端明显散开的痕迹。

  准确地用刃!

  白一鸣也不落其后,紧追不舍,在余乐身边不过30厘米处,做出和余乐一模一样的动作。

  于是两道尾端散开的痕迹在坡面上并行存在,一路蜿蜒。

  两人就像同一个人,进入回转的时机,倾斜的角度,就连那身后飞扬而起的雪雾方向,大小都仿佛一致。

  左回转!

  右回转!

  再左回转!

  再右回转!

  身后留下始终蜿蜒并行的痕迹,犹如在白玉上环绕飞舞的彩带。

  非常漂亮的一幕。

  流畅而一致,还有正在屏幕前对抗的两个人的身份,只是看着就让人脑子充血。

  直播间里发出【啊啊啊啊】的叫声,尾部还出现诡异的“~”。

  莫名有点奇怪的扭捏气氛。

  但毫无疑问,在所有人眼里,这就是一段华丽的“双人舞”。

  健康年轻的身体在冰天雪地里并肩而行,摇曳出同样的节奏,还有雪雾身后点缀,蓝天白云。

  有人发出了奇怪的文字:【妈的要嗑死了!】

  懂就懂,不懂就不懂。

  小众人的爱好,圈地自萌。

  余乐之前在波浪路段获得的优势,被追了回来。

  白一鸣的回转比余乐好。

  但具体差在哪里,就像白一鸣找不到答案,余乐也不知道那最为精准的控制在哪里。

  或者是对某一个东西的独特理解吧。

  又或者说,就是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