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257节(1 / 2)





  翻腾了一周!!

  哦!!

  原来余乐把这座桥当成跳台在用了吗?

  他在桥上完成了一个左侧一周的翻腾……以及!一个280度的转体动作!

  正面落地!

  很稳!

  身体不摇不晃,只是轻微地下压了一下,很快就恢复到最标准的滑雪姿势,向着下一个街区冲去。

  观众席的掌声再次响起,每个人都看的津津有味,主项运动员和非主项运动员的能力差距一目了然。

  “帅!”

  “我以为他会滑那个长桥,没想到这个选择更棒。”

  “他在铁桥上的表现太从容了,而且为什么他可以在桥上站的那么笔直,就像个绅士,和约拿完全不一样。”

  “我今天下午去网上找过他的视频,他可是世界杯第五名。”

  “才第五名?我觉得他可以拿冠军。”

  “或许今年这个愿望就可是成真,今天是他从跳水转项的第400天。”

  “400天,等等,跳水?”

  余乐在那掌声和议论声中,来到了第三个桥。

  这里难度加大了很多,出现了弧形桥,还有一面“墙”,当然也有最简单的平桥道具。

  不需要犹豫,余乐直接就选择了弧线桥,他从侧面上桥,便是一道弧光闪过,犹如黑夜里的闪电,在天与地间辟出一座天梯,刹那间的惊鸿,继而在眼底留下深深的残光烙印。

  旋转,270°,落地。

  朝着“墙”斜斜地冲了过去。

  “那是弧形桥吗?我还以为只是平桥,他过的也太轻松了。”

  “弧形桥真的很难,我上去不到一秒就会掉下来。”

  “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差别。”

  “不,这是专业和观众的差别,看见他的展示,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坐在这里……哦!帅!”

  余乐从墙上飞跃了过去。

  这一次他没有像预赛的时候,在倒立过墙的时候做一个【单手撑】的动作,他选择的是一个一周半的右侧转体。

  不是很难,但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反向落地,以倒滑的方式挑战第一个跳台。

  在成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的第400多天,余乐在坡面障碍技巧的雪道上,越来越从容,两周以内的技巧动作的正反面落地,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他从容平稳地落在地上,这过于轻松的姿态,甚至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要看见点什么,比如摇晃一下,或者扶一下雪,太轻松了,反而看不出难度,就好像谁都可以去做一样。

  但事实上,能够做到余乐这个程度的人并不多,全世界能达到的两只手都能数过来,正是因为能力足够强,才会举重若轻,仿佛简单。

  余乐倒滑落地的同时,也完成了他三个街区的挑战,赛程过半,剩下就是连续的三个跳台。

  他的街区的难度不算高,当然也不低,之所以没有去做自己能力极限的动作,也是为了确保可以先拿到一个有效分,以及在没有失误的情况下将速度积累到极致,将更多的力量用在跳台区。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余乐的体能提高了很多,这让他在道具区做动作更加稳定。

  但是过快增长的速度,也为他的跳台部分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其他人看不出来,至少余乐无论是大跳台,还是坡面障碍技巧的预赛,无一不展示出他过人的跳台能力。

  只有余乐自己知道,他一直有些收着,在用自己熟悉的力度去完成技巧,虽然差了一点,总比用增加的那部分做动作,却无法稳定落地,导致失败。

  亨利说过:余乐你的大跳台很厉害,但为什么在坡面障碍技巧的跳台区域,却做不了那么高难度呢?

  余乐当时含糊着敷衍了过去。

  但他心里知道,他是收着、夹着、藏着、掖着的。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尽量做到最好,然后一点点去适应新增加的力量,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

  不急,慢慢来就好。

  今天也是需要小心控制的一天。

  倒滑来到四米的跳台前,第一个跳台相当简单,除了这个两周台外,旁边就一个一周的小跳台为其他非主项选手提供,没有再多的选择,而余乐也确实不需要更多的选择。

  毫不迟疑的滑上四米的跳台,在身体倾斜的下一秒,就将身体向前翻腾两周,再转体半周落地。

  720°向前翻腾+180°转体,900度的跳台技巧完成!

  向前向后翻腾的动作,余乐更多使用的还是【卡车司机】的抓板技巧,确实很容易做。

  在第一个跳台完成900°还是比较难,如果不是余乐在前面的街区没有一点失误,个人的爆发力很强,这个动作也做不了。

  所以如果用其他的抓板技巧,一旦影响了轴心,空中时间这么短的情况下,很难快速地找到平衡,一旦发生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余乐向来喜欢稳重求胜。

  虽说他在上个赛季的好成绩是“险中求胜”,但他如今基础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运动员的情况下,必然还是要稳中求胜,同时在一点点打磨细节,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