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162节(1 / 2)





  在这两者间,余乐取了一个分数可能会更高一点的动作。

  只做两周转体。

  他有自信!

  一定可以完成!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了解,那是他的底气。

  余乐的底气从未有错,他选择两周转体,就一定会成功。

  用着更快的速度转体两周,不用考虑摸板,余乐就可以始终保持自己轴心的问题,而且更快速度地完成动作,他的可以更早地进行落地的准备。

  u型场地最怕的就是旋转的位置偏斜,无论是往外多一点,还是外内多一点,都可能导致落地的时候撞上台沿,或者无法接触到池壁,最后摔落。

  不同的运动,都有它的运动守则,余乐能够做的,就是在这运动守则上,尽量拿出自己的实力。

  他做到了!

  当他做好落地准备,视野也变得稳定的时候,就像往日里每一次成功的训练一样,他在差不多的位置,感受到了滑雪板与池壁撞击的力量。

  从7米飞出,最终垂直落差能有10米的高度落下,直接摔在池底是很疼的。

  但如果中途能够踩在池壁上,在那倾斜的池壁上滑行,双脚的摩擦力就可以让选手克服这份冲撞力。

  余乐的双脚在与池壁接触的瞬间,身体矮了一瞬。

  他屈膝缓解这份冲击,当再度站起来的时候,他便挑战成功u型池。

  很棒!!

  整个过程都很流畅,看不见丝毫的吃力,身体在半空的高度很高,旋转的姿势也很优雅,虽说缺少高手滑雪时候玩乐般的从容愉快,但作为一名坡面障碍技巧职业运动员,在这个道具上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

  至于摸板?

  “欧洲杯”毕竟只是个洲际比赛,大神来的多,上限就高,只是下限一直很低,很多选手,只是简单地通过道具,拿下全程分,就可以拿到一个还不错的有效分。

  余乐这个水平,足以归类到“专业组”内,也是可圈可点,扭转了大部分裁判对华国选手的印象。

  余乐在顺利离开u型池区后,他自我感觉,差不多已经可以放下80%的心了,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剩下的都是他已经熟悉的道具,一旦回归到坡面障碍技巧本身,只要不去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动作,余乐还挺有自信,一滑到底。

  张建坤教练说:“有失误,那就是练的还不够熟,多练,失败率就降低了。”

  余乐很清楚自己现在能够熟练掌握的技巧是什么。

  他发誓,绝不会让自己在不应该的难度上摔倒!

  目光落在前方的“印刷机”跳台上。

  这是一个出场率很高的跳台。

  又长又宽,垂直落差是六米,选手被抛飞上天空的时候,离地最高的时候能有十米。

  十米。

  一个让余乐怀念又叹息的高度。

  那无数个日日夜夜奔赴的距离。

  他大半的生命,就是由这一个又一个的十米组成,以前是,现在也是,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

  余乐滑上跳台,身体蓄力,直至飞出。

  翻腾一周。

  转体一周。

  转体两周。

  速度快极了,好像他还没有飞到最高处,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连串的动作。

  爆发力之强。

  翻腾之熟练。

  连带着他的转体也快的如同龙卷风。

  便在众人眼里,尚有余力地完成了大半的空中动作。

  偏轴转体1080。

  嗯,有点可惜,看他的速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再来一个转体,达到1440也还有余力。

  但余乐有他自己的想法。

  更多的周数他确实转的出来,但这是坡面障碍技巧运动,抓板是一个很关键的动作,余乐总不能仗着自己的会转圈,每场比赛都翻跟头吧?

  抓板动作必须跟上!

  因而为了保证成功率,余乐就降低了转体的周数,在更快地完成这个部分后,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抓板。

  这么安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余乐不打算做【安全抓板】,他想要在这个旋转的难度上,去进行一个更高难度的抓板动作。

  所以无论是抓板头还是抓板尾,包括【日本抓板】这种掏板子内侧的动作,都会影响他在空中旋转的轴心。

  他就必须在旋转之后,留下更多的动作去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