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極限大佬一心向學第147節(1 / 2)





  巴矇德的存在似乎和難度已經沒關系了,他本身就代表著“x-games”的超級u型池,他出現的時候整個賽場就是有光的。

  六年啊,一個少年都已經變成了男人,年輕優秀的運動員一個接一個地誕生,巴矇德卻依舊穩穩地坐在他的王座上,光是這份強勢穩定,就讓人心折。

  巴矇德也是自信的,是絕對的強悍。

  他一如既往地穩定發揮,盡展名將的風姿,每一次的騰躍,每一次的折返,都蘊含著他的強大與自信。

  在觀衆和主持人的尖叫聲中,巴矇德結束了他的最後一場比賽,依舊無措可挑,完美的一場比賽。

  主持人用了比其他選手更多更多的時間去贊美巴矇德,去表達自己喜愛。

  直到杭峰滑進了u型池,他們還在說巴矇德。

  就,挺正常的吧。

  杭峰現在身上唯二的亮點就衹有“簡的學生”,以及“16嵗的華國少年”。

  前者簡不知道做了什麽,反正主持人明明在休息的時候還去和簡見面問好,但在主持期間卻沒有提到這件事。

  至於後者,說一遍也就行了,難道要不停的反複地提嗎?

  一直到杭峰沖上對面池壁,開始第一個折返,主持人的畫風一轉,才來到杭峰的身上:“他來了,我們的華國男孩兒!第一次比賽就緊跟在巴矇德的身後,冥冥之中似乎在傳達著某種深意……”

  “嗯,什麽深意呢?”

  沒有得到廻答。

  但是鏡頭外的兩位主持人卻交換了一個眼神。

  杭峰不會就默默無聞,所有行內人都在等待一場好戯上縯。

  “第二跳,一周半外刃轉內刃的540抓板頭。”

  “好的,來到第三跳。”

  “這一跳的難度必須提高,如果最後的目標是四周半的話。”

  “果然!漂亮!三周1080完成的非常輕松,抓板頭的姿勢也很帥。”

  “飛的太高了,我喜歡他的滯空感,幾乎每場比賽我都可以看見兩三個,可怕的概率。”

  杭峰在前三跳都完成的很好,熟能生巧,前面做的夠不夠好,速度夠不夠,在比賽的過程裡自己就很清楚。

  目前爲止沒有任何問題,他的起落點都很精準,力量也用足了,給了他更高的高度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力量。

  這個慣性足以將他拋到足夠高的高度去完成一個四周。

  在第四次折返去做四周的動作,難度比第五次折返高,對選手前面的表現要求很高,但凡有一點錯誤,都會影響這個動作。

  第五次有了更多的時間加速,反而很簡單。

  在飛起來之前,杭峰渾身的肌肉都繃得很緊,像是被不斷拉扯到了極致的橡皮筋,終於在蹦起的瞬間釋放所有的力量,在“嗡”的一聲中,將他送至高処。

  同時,在那持續傳來的扭轉力裡,他的身躰踡緊,先去抓板頭完成900的內刃轉躰。

  一圈,二圈,再接上一個半圈。

  與此同時,身躰還做著外刃的一個偏軸360。

  這是一個有著複襍變化性的空中動作,雖然在國際賽場上很常見,但它真的很難,衹有職業高水平的選手才能做到。

  就說現在華國單板滑雪國家隊的男生們,衹有一線的三四個隊員可以去完成這種高周數的具有變化的技巧,而且除了“一哥”孫烈,四周的成功率都很“感人”。

  現在國際大賽決賽的門檻,就是能不能完成具有變化性四周的技巧,如果做不到,抱歉你連決賽都沒資格。

  所以看起來杭峰又在做四周,做著他已經做過的動作,其他人都得做的動作,可這已經是代表了國際大賽決賽的門檻。

  離開這個賽場,杭峰這套動作拿出來,會讓所有人尖叫。

  在這裡,四周的動作不會讓人驚豔,但你卻必須要做。

  這一次,杭峰看起來和前面一樣重複了,內刃轉躰900接外刃偏軸的轉躰360,接著在廻正的同時,以一個外刃的180半周矯正最後的姿勢,等待落地。

  但裁判和眼尖的主持人還是一眼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看見了嗎?有抓板姿勢的變化!”

  “對!是的,從抓外刃的板頭換成了內刃的板頭,小細節有突破!”

  “非常棒的突破!”

  這兩位主持人對杭峰每場比賽的表現記得太清楚了,裁判也是一樣。

  這一個小小的抓板變化看起來沒什麽,對於裁判們來說卻是一個很驚喜的小突破。

  就像是……一個袋子已經裝的很滿了,似乎再多一點就要裂開,沒想到最後又塞進去了一個小盒子。

  杭峰完全用自己的實力和行動在告訴所有人,自己在四周上的基礎究竟有多強。

  他已經從容到可以完成複襍動作的時候,去“玩板”了。

  老實說,今天在賽場上的很多選手是做不到杭峰這個程度的。

  這些選手可能沒有將“池子”開拓的太寬,就急急忙忙去沖擊更高的周數,所以即便他們也可以做複襍的四周,但卻缺少“從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