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5章 西域藏品(2 / 2)


这就更好理解。

从汉朝开始,在河中地区一直活跃着“昭武九姓”,也就是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火寻国,伐地国,史国。

这些国家中,康国最大,是其他国家的宗主国。唐太宗时期,谴使来求内附,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任命康居国王为都督。康国内附,其他诸国也就相随内附唐朝,成为大唐王朝的一份子。

大唐盛世,河中地区又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中西货品交易中心,因此,在河中发现几件隋唐的瓷器,很正常。

“嗨,教授!”

瞅见两人不再争论,卢灿喊了一嗓子,诺科教授从另一侧桁架转过来。

“这件……隋唐瓷器,转手给我吧。”卢灿也没绕圈,直接指了指。

“这……”诺科教授迟疑片刻,也许是想起卢灿刚刚捐赠的二百二十万法郎,很快点点头,“行!算我捐赠给你家博物馆的。”

爽快!卢灿冲他竖竖大拇指。

这东西不是钱的事,而是爱好,能看出来,他对这些东西很喜欢,否则也不会用木匣盛装。对方很干脆的将自己喜欢的物品赠送,那就是情分。

教授笑笑,示意他可以搬下来。

其它藏品,卢灿没再开口,有这一件已经足以将虎博的瓷器历史往前延伸四百年,收获不小了。

三人重新下楼,卢灿正准备开口谈人文院和虎博建立联合研究小组的事情时,诺科教授突然想起一件事,率先开口。

“维文……你知道伊波利托德西德里神父吗?”

这名称有点陌生,不过卢灿很快想起来,诧异的问道,“那个意大利神父?”

是的,这位神父在中原文化圈中并不出名,可如果了解藏区宗教史,一定不会陌生。

他是天主教耶稣会的意大利传教士,1716年3月18日,受罗马教廷委派由印度经尼泊尔,抵达藏区首府拉萨传教,1721年离开。

这位神父的名声可不太好,属于耶稣会中的异端强硬派。

他在报告中每每提及那些受藏传佛教信众信仰和崇拜的宗教对象,如观音菩萨、莲花生和达/赖喇嘛时,他都会不加掩饰地使用一些带有谴责色彩的基督教术语。

诸如“恶魔”、“魔鬼”、“恶魔般的”词汇,在他的报告及作品中层出不穷,甚至公然声称,“向他们挑战或者发起战争”!

诺科教授突然提起他干什么?

“他家后人中的一支,已经移居到巴黎乡下。”

教授拍拍木匣,遗憾的说道,“这尊大罐是我几年前从他家后人手中拿到的。当时和这件东西在一起的,还有几件河中以及河西地区的文物。可惜我没钱,只能买下它。”

所谓河西地区,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酒泉、武威、张掖等地。这一地区在很长时间属于吐蕃范围,而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也位于这一带。

这一带的文物,一直属于欧洲最喜欢研究的,甚至还演化出“敦煌学”这一系统学科。老先生这条消息来得很及时啊,虎博也藏有不少敦煌经书,敦煌学研究负责人,就是戴敬贤,若是能找一批河西文物,估计他会很开心。

“他家还藏有德西德里神父当年的东行游记手稿,我见过。教授摇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阿方索太贪!”

“当时我陪同老师乔治。杜梅齐尔(法国20世纪著名语文学家、文明史家、宗教学家、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院士、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去他家,结果价格太高,没有买成。”

“不知道那些东西还在不在,你可以去看看。”

好消息!

无论德西德里神父人品如何,他的东行手稿,对考证十八世纪初的印度、尼泊尔级藏区的文化,有着相当的价值。

卢灿很想会会他口中的贪婪阿方索!

不过,在离开之前,还有件事要谈,那就是虎博与法国人文院的联合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