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2章 师门故物(2 / 2)

第三件卢灿依旧没选字画,而是一把折扇。

看得出,卡福的祖上,对中华的文娱类的文物有所偏好,先前的叶子牌,现在的折扇。这把折扇象牙宽骨,微黄,手柄处已经被磨的光滑溜圆,是把老东西,相当名贵。

透过两边,就知道这是一把来自徽州地区的真丝扇,就不知扇面怎样?

其实,有些文物,一上手就清楚它的基本来历。

这种宽骨,本身就不是中国传统扇面风格,而是来自于“brise fans(布氏扇)”,一种欧洲全骨扇的血统。

所谓全骨扇,那自然就是没有扇面,采用镂雕工艺,在扇骨上做文章的折扇,这种东西在欧洲宫廷非常盛行。

它怎么又影响到中国呢?这就牵扯到“外销扇”。

清中后期,外销扇大多数结合欧洲折扇和中国传统折扇的工艺,采用传统的“真丝扇”做法,在结合欧洲的宽边镂雕,就形成外销扇的很别具一格的美学风格。

在羊城十三行博物馆、羊城民俗博物馆,都有数量不菲的外销扇展出,非常漂亮。

这把扇子的象牙骨很宽,再结合扇边的真丝,卢灿便不难鉴定,它应该是一把中国徽州及或者宣城地区制作的带有欧洲血统的真丝扇。

现在,唯一的谜底就是扇面。

卢灿褪下折扇的顶端封套,放在桌上,展开。

与自己猜测差不离,十五根象牙扇骨,根根镂雕,不过雕刻的团是松竹梅,很精致。

扇面为金丝包边,图案为寒雪红梅图,画工不错。惊喜接踵而来,卢灿竟然在真丝扇面的边角部位,发现一枚钤印,“玉梅花庵主”。

这幅画竟然是名人所作,那它的价值,往上翻两个跟头。

玉梅花庵主,是清末民初李瑞清(1867年-1920年)的号。此人是新安画派的后起之秀,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文物鉴赏家,张大千曾拜他为师。与吴昌硕、曾熙、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好吧,得承认,中国类似的绰号太多。

这人是清末民/国教育界、艺术界颇为活跃的人士之一,很有名气。

能买到他的扇面,肯定算是捡漏。

翻过背面,同样是李瑞清的钤印和行书题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杂件看完了,卢灿搓搓手,伸向就近的一只画筒。

但愿不要再出现第一幅那种情形,他的肃穆,让卡福一家子都紧张起来。

从画筒中倒出来的是一幅立轴,让丁一忠拿好一头,卢灿开始从上往下滚动底轴。

老旧绢本?露出一丝画面,便给了卢灿一线惊喜!

纸本和绢本的区别,前面已经提及很多,一句话概括,在古代,绢本画作,往往代表着精品——这句话放在近现代不适用,但放在清之前,妥妥的,没问题。

“净心抱冰雪”,画面刚刚展开顶部,只见绢本设色的灰暗色天空,第一枚赏章就给卢灿一个惊喜。这是清代收藏大家梁清标的赏章。

卢灿从荣宝斋收来的《雪景寒林图》,上面也有一枚梁清标的赏章“蕉林”。

都说项元汴喜欢在藏品上钤印,梁清标也不差。

他的赏章有数十枚之多,有“梁清标印”、“棠村”、“冀北棠村”、“蕉林”、“蕉林书屋”、“苍岩子”、“冶溪渔隐”、“玉立氏印章”、“现其大略”、“家在北潭”、“净心抱冰雪”、“无垢”等等,闲着没事,就喜欢在在藏画上来一下。

卢灿手速变得更稳,继续往下转动,终于看到跋首和苍翠的山峰。

这是一副秋景图,山顶的草木呈现一片枯黄之色,山峰的笔画苍劲有力,大家之作。

第二枚赏章出现,卢灿怔了怔,“栎园”——这是师门北宗周亮工的别号赏章。

这幅画是周亮工收藏过的?

继续,第三枚赏章出现,卢灿心中大喜——“墨林山人”,是项元汴老先生的藏品!师门珍藏,遗落在外的珍藏!

老爷子若是得知这一消息,要高兴坏了!

第四枚赏章很小,“清道人”,这人是李瑞清的弟子,江南大儒、藏书家汪采白!

旁边一枚梅花章,“韬庐”是汪采白的祖父,清官员、经学家汪宗沂的号。

右侧出现第一枚赏章,“柏堂”,此人是方宗诚,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是汪宗沂的老师。

如此一来,这幅画作从明到清,再到现代,传承变得清晰无比。

画面全部展开,尚有其它钤印十一枚,立轴两边附贴题跋三处。

这幅画作为南宋四家之一,李唐的《秋山饮牛图》!

李唐的作品有很多人仿摹,譬如唐伯虎临摹的仿李唐山水立轴;仇英仿《李唐山水图》等等。

这幅,真品!

藏品万千,唯书画为大道,能在法国农郊寻访到一幅南宋李唐真迹,何其幸哉!

卢灿恨不能仰天长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