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6章 东瀛西阵(2 / 2)


卢灿的注意力不仅在樱花上,他更关注樱花树下的一个个摊位,那里就是今天的古董市。西芳寺的樱花园不大,所以古董市的摊主也不算多,大约有五六十家,每棵樱花树下,都安置一个,很有规律。

与东京的古董市不同,这里的货品,更偏向于生活用品,更像“二手货交易市场”。锅碗瓢盆盏、纶巾衣帽、各种小家电、手表电器、穿过的和服、使用过的手包、二手的杂志漫画及小说,诸如此类的物品,占据的比例非常大。

卢灿看了几个摊位之后,就没什么兴趣,想在这里捡漏,近乎不可能,不过,温碧璃很有兴趣,尤其是对几个和服摊位,留恋不舍。

也是,和服虽然穿起来繁琐,可挂在粉色的樱花树下,或清雅、或鲜艳,很有感觉。温碧璃性格温婉,喜欢这种能让男人化成绕指柔的和服,很正常。

她眼前的是一件粉白相间的和服,和服里有白色的衬衣,衬衣的领子用夹子与和服固定在一起,腰带不是一整条不用打的宽带,而是完全手编的。

这件和服的衣袖为“色留袖”——未婚女性穿戴的和服,留袖上的三纹显示,这件和服较为比较贵重,只能在重要场合穿戴。

这一件,看起来很新,不过究竟是不是,不能肯定。在东瀛,租赁、购买二手和服,很普遍,有点类似于婚纱租赁。

卢灿可不想自己的女人穿一件二手和服,趁着温碧璃在欣赏,他蹲身笑着与那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婆打了个招呼,问道,“哦巴酱(老婆婆)……您知道京都哪有售卖西阵织和服的吗?纯手工的那种!”

“西阵织?”这位欧巴桑抬头看看卢灿,明显看出卢灿不是东瀛人,她笑着反问道,“若者(年轻人),你是华人?还知道西阵织?”

卢灿笑笑,点点头,“恰好听说过。”

西阵织可谓东瀛织品中的“皇冠”,以图案华美著称。

西阵织面料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在于加入入了金银和纸碎条,利用穿综工艺,将其和丝线织在一起,形成精细美丽的面料。在织造前,必须把金箔和银箔贴在和纸上,便于长期保存,然后将镀层纸碾为碎条。这样得到的西阵织面料,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性,便于固定整件和服的造型。

因此,在和服文化中,西阵织就是奢华和尊贵的代名词,一件含有西阵织面料(并非完全使用)的和服,市场售价高达数千万日元。

正因为售价高昂,现在东瀛很多和服厂家,引进机织,其图案和织工出来的效果,没有手工织出来的那种凹凸立感强。

所以,卢灿才特别强调,纯手工的。

纯手工西阵织有多难得呢?即便是一位熟练的织工,一天最多也就能织出七十厘米的面料。

眼前这位欧巴桑的摊位上,自然没有如此高端的和服。

阿璃既然喜欢,卢灿便想要为她准备一件最好的。

“我们坊中,倒是有一件现成的西阵织留色袖,不过,不知道这位姑娘合不合适?”

老太婆看看温碧璃,打量她的身材——高端自穿和服一般都是定制的,像卢灿这种直接购买的非常少见。

竟然还真有?卢灿惊喜的问道,“您老有作坊?纯手工的?稍后能带我们去看看吗?”

“当然,我们大宫织坊只做手工,包括这件和服。我们社长可是西阵织纯手工工艺,大宫氏第十九代传人”她用干煸的手指,捏着和服的袖口缫丝,让卢灿上上手。

对所谓的大宫氏,卢灿不了解,对和服的织法一不熟,不内行,不过看纹线走向,还真的不像机织的那样平整,图案凹凸有致,像是手工的。

“现在可以去吗?”卢灿来了兴趣,能亲眼见见东瀛西阵织手工作坊,对他也是一种阅历。

“阿灿,不用了吧……”被欧巴桑看着,温碧璃有些不好意思。

老太婆有点犹豫,今天的古董市,她还没开张呢?这摊子刚刚摆开,现在又要回去?若是这对年轻人不买工坊中的那件西阵织和服,自己这一天不是瞎了吗?

卢灿看破她的心思,指指刚才温碧璃端详许久的和服,笑着问道,“欧巴桑,这件和服多少钱?我买下了!刚好让我女朋友试试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在工坊那边,改改衬衣?顺便再看看那件西阵织和服。”

这件三纹手工和服,成交价四百万日元,折合港币三十四万,这是1982年古董市地摊上的价位。(查阅资料得来的,未必准确,和服之贵,令人咋舌)

成交这件和服之后,老太太乐呵呵的,折叠这件和服,装在一件特制的箱笼中。卢灿两人蹲身,帮她收拾刚刚摆开的摊位。

传来一声略带激动的问候,“卢桑,您……没回香江?”

俩人一抬头,身后不远处,站着三位美女,中间的正是美智子,戴墨镜则是中岛,还有一位年轻女子,容貌秀丽,好奇的打量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