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5章 牛蹄辨伪(2 / 2)


卢灿自己也有些小得意,这种震慑同行的事情,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此时,他已经全无睡衣,兴致高昂,眯着眼睛,伸手将俩人拉住,“这件物品虽然是赝品,可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东西,我收下了,稍后就按照两位与山田议定的价格支付吧。”

卢灿这么说,还真不是想要将赝品的事情揽过来,而是,这件赝品,确实很有意思。反正价格不算贵,自己买回去研究也不错。

这件赝品青铜器拿回去仔细研究,能让自己的青铜作伪能力提升一大截。

“赝品……还很有意思?”长泽坐下后不解的问道。

此时他兴致正高,被人一问,和自然的就愿意多说,他将夔牛拿起来,“两位看看,这赝品出自何人之手?”

两人不约而同摇摇头,盯着卢灿,等他答案——从赝品上查找作伪者信息,何其难!

高岛义兴更凑趣,“还请卢桑解惑!”

这态度,已经是夜谈会上那些求解惑的人,对待鉴定团专家的态度。

“两位都精通苏州造吧?”卢灿探身问道。

都是玩古董的,苏州造如何不晓?都点点头,不过,长泽茂问了一句,“苏州造不是字画吗?”

长泽说的没错,狭义上的苏州造,确实指的是苏门地区字画作伪。可广义上的苏州造,那范围就海了去了!包括青铜、木器、玉器、杂项、陶瓷等等,基本上所有的古董,苏州吴门这一带,都能给你仿制个七七八八。

谁让这一带的手工艺异常发达,人又聪明呢?

苏州造青铜器,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它不仅在形制、纹饰、铭文以及厚薄、重量等方面十分讲究,而且对铜质的成分、铸造的精工、皮色的锈斑等方面处处下功夫。

它与后来的“河南造”青铜器风格迥异。河南造,大气恢弘,气势雄魄;苏州造青铜器,做工精细,尤其是小器具的仿制,独步天下。

之所以能有如此工艺,与苏州造技艺的薪火相传源源不灭有直接关系。

简单说说青铜类苏州造的薪火相传。

苏州造的祖师爷是南宋平江(今苏州)人王吉,此人精于修补、仿铸古铜器,成为修补、仿铸古铜器的名家,开创青铜仿古之风。

元代甫里(今苏州甪直)人陆颐,当世制造铜器的良工,他于至正二十五年(1356年)所铸的铜爵,被视为传世佳作。

明代苏州铸造仿古青铜器之风更盛,技巧更精,形成了以“甘为堂”为代表的“南铸”、徐守素为首的“苏铸”两大子系。明万历年间,甘为堂的仿古青铜器的名匠胡四,技艺精绝,其铸造的铜炉被称为绝技,一度被邀请为万历内廷铸造铜炉。

清朝的苏州造同样很牛,文人墨客的加入,让赝品变得更难以识破。

一代藏书大家苏州顾湘舟,他就精研督工铸做的仿古青铜器,从形质、铭文、纹饰到厚薄、重量等都有实物或资料作依据,工艺达到很高水准。

晚清民国,苏州青铜器仿铸以团队化作业,分工明确,技艺登峰造极。

其中周梅谷团队堪称代表,他擅长设计,蒋圣宝擅接色、陶善甫擅浇铸、李汉亭恢复捏坯仿古铜炉,这几人联手,瞒天过海,干下不少大事!

还记得前文曾经提及过的,叶恭绰为救侄子叶公超,找人制造了一只假毛公鼎上交日军,蒙混过关吗?

那只假毛公鼎,就是周梅谷团队做的!

当时,日军为了拿到毛公鼎,他们抓走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逼迫他以物换人。

叶恭绰从香江赶回上海,找到好友周梅谷,定下“瞒天过海”之计。

只花费区区十二天的时间,周梅谷团队制作的一只赝品毛公鼎,将一帮东瀛专家全部骗过,释放被抓的叶公超!

其技艺何等高超!

当然,这一故事,卢灿没和眼前两人说起。

“卢桑,您的意思……这是百陶室主的手迹?”长泽茂指指这尊夔牛,吃惊的问道。

“是啊,所以我说这件物品,虽是赝品,可还是很有价值的。”卢灿笑笑。

周梅谷,原名周容,别号百陶室主,能书善画,博览金石篆刻书画无一不精。书上有关他的记载很简单,可能是为尊者讳,没怎么提及他的作伪能力。事实上,他的作伪水平,堪称“民/国前期第一”,至于民/国后期第一,那是福伯的潭敬师兄……

玖宝阁的作伪水平也很高,可是,阁内传人都是隐世之人。

周梅谷此人,在东瀛非常有名!

他曾经得到一枚老印章,闲暇时分,他仿照宋代篆法,戏刻“东坡居士”四字。结果没多久,他前往东瀛,恰好遇到东京举行“纪念东坡诞辰”的活动。梅谷以此印示之,主办单位如获至宝,以巨值购藏,并以影印於纪念集中云。

他的一方闲章,将整个东瀛文博界都套进去,最后还是他离开时,自己揭开谜面。

这就是周梅谷戏耍东瀛文博界的故事!

高岛义兴和长泽茂,作为“京都八骏”,哪能没听过周梅谷的事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