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6章 柿右卫门(2 / 2)

葡萄牙为什么能威胁到他们?就是用巴西的日裔侨民安危做赌注——当时巴西很大程度上受葡萄牙的控制,有日裔侨民三百万左右。

好吧,这只是传言。

秘鲁的经济虽然一般,可他们一直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利马是南美最大的商贸出口城市。欧美各国的大型商贸公司,大都在利马设有采购公司。

乌尼昂市场是利马最大的商贸交易基地,一共有十四个大棚,其中最多的是南美农贸产品交易厅,一共占了八个大棚,出售各种水果、渔获、农产品、特色工艺品。

还有四个大棚则是矿产资源交易大厅,秘鲁的矿产资源同样丰厚。

剩下两个则是二手交易市场。

卢灿今天的目标就是这里,听饭店聘请的翻译所言,这两个大棚内,有很多本地人出售印第安老东西,也许会有收获。

一走进大厅,浓浓的印第安风格铺面而来,各个摊位上都是彩陶泥塑、绳结石饰品、木塑羽饰,羊驼披肩、羊角鬼面、太阳神银环,还有动物牙齿或者是骨头做成的牙雕,或者骨雕项链,手串之类的。

卢灿自己也茫然了,这些东西他不懂啊,究竟什么有历史价值,什么是工艺品,看起来都是旧货。天哪,这该如何分辨?

还是温碧璃好,她心无旁骛,只要看见喜欢的,掏钱买下来,反正不贵。不一会,卢灿手中多了好几个草席编织袋,都是几十新索尔(秘鲁货币)的小玩意。

“咦?阿灿,这些东西没有价值吗?没见你挑选呢?”温碧璃又购置了一件绳编蓝欧泊项链之后,终于发现今天的卢灿特别安静,一直跟在自己身边。

卢灿扬扬眉,能说不懂吗?

是的,他精通东方文物,对欧洲艺术品也算懂行,可是,印第安人的东西,实在是……太偏门,从来没研究过,真心不懂。看来这次回去之后,要找这方面的书籍好好看看,自己身后是一家博物馆,印第安文明同样是辉煌的古文明,不能一点都不知道啊。

好吧,看好的老物件,就当成工艺品还价吧,反正这里也确实是工艺品居多。

不过,卢灿的惊喜很快就来了,这是一家极其少见的瓷器摊位,摊主竟然是一位亚裔,二十来岁,看他说话带鞠躬的架势,应该是东瀛侨民后代。

因为瓷器稀少,所以他的摊位前拥簇着一堆人,还有几位很明显的欧美人,摊位的另一侧则被几位本地中年妇女围着,讨价还价的议论着摊位上的彩瓷。

难得见到自己喜欢而且懂得的东西,刚好欧美人和本地大妈之间有一条空隙——估计双方都不愿意沾惹对方,卢灿立即钻了进去。

两边人都看了看卢灿,见是东方人,都没说话。

那位年轻的日裔摊主见来到两位黄皮肤的东方人,很高兴,立即鞠躬,“啊呐他哇,尼哄进的嘶卡(您是东瀛人吗)?”

“NO!我来自香江!”卢灿立即用日语回复一句。

有些失望,不过听到卢灿的日语说的很流畅,他还是很开心的招呼卢灿,看自己摊位上的货色。

卢灿看了两件,心头狂喜!

又快速扫视一遍摊位,顿时起了包圆的心思——这个年轻的摊主明显不识货!

自己手中的这件,是一件司马光砸缸救友图八角瓷盘,精美的东瀛赤绘瓷,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柿右卫门瓷器”!

别瞧不上东瀛瓷器,十八十九世纪,东瀛瓷器在欧洲广受欢迎,仅次于中国瓷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赤绘瓷器。

赤绘瓷器是什么?就是类似于中国的五彩瓷!

柿右卫门又是什么鬼?

他是东瀛江户时期著名陶艺家,原名喜三右卫门。他们家族在佐贺县有一口陶窑,柿右卫门六七岁便跟在父亲酒井田円(圆的日语形)西身后,学习烧制陶瓷。

父子俩借鉴中国五彩瓷技法,通过贸易商从中国进口彩绘原料,付出两代人近三十年心血,终于在喜三右卫门四十八岁时,成功烧制出绚丽多彩的赤绘瓷。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喜三右卫门用自己烧制的上等瓷器,盛放柿子献给德川幕府的藩王德川家光。德川家光非常喜欢这种瓷器,赐给他“柿右卫门”这个名字。

此后,柿右卫门也成为东瀛赤绘瓷的代名词。

最早期的柿右卫门瓷被视为国宝,这些瓷器虽然不是柿右卫门的亲手作品,但依旧是江户时代的赤绘代表作,应该是第四或者第五代柿右卫门的手笔。

东瀛有一点很邪性——家族传承做的非常好。譬如这柿右卫门赤绘瓷器、家族、以及窑口都还在,现在柿右卫门瓷器已经传承到第十五代了。

这小子不识货,竟让把珍贵的柿右卫门赤绘,当成当成普通的瓷器售卖!

嘿嘿,这便宜,撞上了,怎么能不占?

摊位上还有各类生活瓷和商瓷四十多件,卢灿看着左侧的黑大妈,又看看右侧的那几位欧美人,两拨人手中都拿着几件赤绘瓷,有些心动想要出手的模样。

除了留下一些存进虎园,剩下的那些,自己能从长泽茂手中换到不少珍贵的中国古文物呢。

他一件也不想放弃!

这可怎么办?怎么把这些人给赶跑了?

自己好包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