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6章 子云飞白(2 / 2)

可同样,一上手之后,卢灿的心肝一颤——这可是绢帛啊!

他已经上手过无数绢本设色的字画,这幅画他只要摸摸,就清楚这是来自高古的绢帛!甚至要超出隋唐!

如此一幅古老的字画,竟然毁了!

无论作者是谁,它本身的历史价值就足以成为任何一家博物馆的馆藏之宝,今天,它竟然被如此随意的扔在废纸篓中!

将它捧到条桌上,卢灿没着急打开,对另一边正在和许佳闻讨价还价的安东尼问道,“你这里有白芨胶吗?”

问道于盲!这家伙连白芨胶都不知道是什么,茫然的摇摇头。

卢灿摇摇头,算了,小心点打开,看看究竟是什么?究竟损毁的有多严重?回到游艇上再想办法养护吧。

这幅画虽然是明代苏裱,但装裱同样破损严重,副轴的裱衬丝绸已经有些腐烂。

压住副轴,慢慢滚动主轴一侧,最开始显露的“附文”便给了他当头一棒——这幅画应该是过水(被水泡过或者水浸过)了,附文的字迹模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不过,在这藏经纸附文的最下方,一枚方形鉴赏印又给了他巨大惊喜——"月明满地相思"方印!

谁能用这么“风/骚”的鉴赏印?

除了我大清的千古一帝乾隆爷,没第二个人敢这么显摆!

这是一幅宫藏字画!

将主轴再推一点,又是一枚钤印,"落花满地皆文章"长方印,同样是乾隆的收藏印!

紧接着又是第三方钤印“十全老人”!

卢灿的头已经有些晕了!

乾隆此人自诩文采风流,有些名副其实不假,可是,他的眼界搞得很啊!怎么会在这幅作品上连着钤了三幅印?

这究竟是幅什么样的神作?让他如此恋恋不舍?

再往前推,又见附文,卢灿侧过身,躲着那边的三人,忍不住咧咧嘴!

靠!这篇附文的作者很熟,“东沙居士”!

东沙居士是啊?明代明著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华夏是也!

本名华夏,字中甫,号补庵,别号东沙子、东沙居士。师傅为王守仁,中年后结识文徵明、祝允明等书画家,对书画有极浓厚兴趣,并转向于收藏和鉴别,凡经他鉴别收藏的东西,多为精品真迹,有“江东巨眼”之称。

华夏为人严谨,对藏品珍爱有加,一般不会在书画作品上加附文,下面是他的钤印“真赏斋印”

卢灿辨析这篇附文心脏狂跳!

“子云飞白……”这几个字,太招人爱了!

这是南梁史学家、文学家萧子云的“飞白书”!

难怪乾隆要连钤三印!难怪东沙居士也要添加附文并钤印!

卢灿猛然又从惊喜中变得极度忐忑——后面一定一定不能损毁的太严重!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神灵,他此刻已经从上帝到真主,从观世音菩萨到土地公公,都会念上几遍。

再往前推,又是一片附文!

靠!这篇附文,本身就价值连城!

李常李公择!王安石的至交好友,宋代书法家,藏书家!

“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子云飞白,梁武崇之……”

这段附文再度印证这件藏品的珍贵!

子云飞白!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东汉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

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

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

南梁萧子云的“飞白”书法,是继蔡邕、钟繇、二王之后的又一大家!

卢灿呼了口气,又将主轴慢慢卷起。

不看了,他担心自己受不了刺激,尽管两世的阅历,他依旧不敢保证,当这幅作品或者完好,或者损毁严重,自己不会失态!

这给三人既定的计划带来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