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节(1 / 2)





  随着一声声叫好,圈子里的两男一女开始表演各种节目,有武术,也有杂技。

  甘甜正准备挤进去看看,又被旁边的摊子吸引了注意。

  旁边的摊子是卖柑橘的,并没什么稀奇。金陵附近的甘橘园大约在一旬以前陆陆续续完成了收获,现在正是柑橘大范围上市的时候。

  最多就是这家的柑橘看起来特别个大味美而已,卖家还剥开了一只,有要买的可以尝一瓣。

  之所以被这个摊子吸引,是因为摊子上起了争执——一对老夫妇说摊主的橘子是从他家橘圆偷摘的!他家附近的乡邻都知道他家的橘子格外味美,若是摘几个去吃,那倒不妨事。可是今年却有人趁着夜色摘了半个园子出去,这等于是断了老夫妇的生计!

  卖橘子的人并不承认这一点,笑着道:“天下偏只你家的橘子个大味美不成?这也太无理了!”

  老夫妇很愤慨,其中的老头指着橘子道:“你这人不说真话!日后定有报应,老头子去问过土地爷了,土地爷指点我们夫妻二人过来的,这还能有假?”

  卖橘子的人脸色变了变,最后却强自镇定:“你们说是土地指点的,又有什么证据?别在这儿堵着了,莫不是要碰瓷?”

  “土地爷给我们夫妻二人托了一样的梦…”老头还要解释,但说出来也觉得无措,因为托梦的事只有夫妻二人知道,并不晓得要怎么做证据。

  这个时候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了,果然人天性就是爱看热闹的。

  “小哥,这橘子一只怎么卖?”一中年男子却不管争执,要买一个橘子。

  买一个橘子是太少了,但生意上门总不能不做。因为一个橘子也不好称斤论两,便要了一文钱。

  拿了橘子的中年男子走到这一圈人外,好像看不到里面的争执,开始吆喝起来,似乎要表演戏法。

  戏法是很受欢迎的表演,立刻就有人三三两两凑了过来。

  “在下初到金陵,盘缠稀少,希望诸位看着戏法好,略微帮扶咱个!”说的也很简单,说话时候就把橘子剥开吃了,并吐出了里头的籽。

  中年男子笑着道:“在下学艺不精,这些年也只有一门戏法说的过去。不过师父也说了,一招鲜吃遍天下,一套戏法耍的好,也远胜过样样都会,却样样稀松平常的。”

  众人起哄道:“那你倒是走一手哇!”

  “行!今日就走一手!”说着中年男子在石板大道的缝隙里种下了橘子籽。然后就是默默念咒,随着含含糊糊的咒语声响起,种子生根发芽,很快冒出了头。

  飞快地抽条生长,舒展叶子,大约半盏茶不到的功夫,已经长成一株枝叶繁茂的橘树了。

  橘树生的矮小,只比成人略高一些。又随着咒语开始开花结果,最后就是黄澄澄的橘子挂满了枝头。

  中年男子笑道:“请诸位吃橘子!”

  大家觉得新奇,纷纷接过橘子品尝,味道十分甘甜,引得称赞不已。甘甜也吃了一个,觉得味道确实不错。

  不过在众人称赞戏法神奇的时候她只是眨了眨眼…并不是戏法,应该是法术。

  不是对方的表演有什么地方出了漏子,对于甘甜来说这更像是一种感觉。

  就像是昨天在破庙里的事一样,她就是本能地觉得有哪里不对劲——最后结果也很清楚了,那位小姐确实没有做出格的事,至于孩子…不过是相思所结。

  一个人的相思竟然深到这个地步,化作精魂,足以‘有感而孕’!而待到相思之人回来,相思便也解了——最后如飞灰一般散去。

  如果是以前的甘甜,她是无法相信这个解释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她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这种极端唯心的解释,真是做不到相信!但生活在一个能见到各种神秘侧事件的世界,就算是她不想相信,现实也摆在面前。

  表演过了,男子开始收打赏。最后才走到甘甜跟前,而甘甜也抓了好几枚铜钱,并没有数就放在了男子的铜锣里。

  男子看了看铜钱,又看了看甘甜。笑了笑:“小姐给多了,至多两个钱就够了!”

  说着拿出好几个铜钱,要退给甘甜。

  这话引得其他人多看了几眼,有人不忿:“我也给了好几个钱,怎么就人小姑娘给多了?”

  说话间就要伸手从铜锣里拿钱,男子却微微一让,给让开了。这才解释道:“人与人自然不同,这位小姐贵重,她的钱可不能乱收!这橘子值一文钱一个,多收一个钱就是极限了。再多要,福气一般的人如何能受的住?”

  第4章

  “人与人自然不同,这位小姐贵重,她的钱可不能乱收!这橘子值一文钱一个,多收一个钱就是极限了。再多要,福气一般的人如何能受的住?”中年男子说的煞有介事,但众人也只听着一乐。

  这类吹嘘命格的事,大家平常都听的太多了!

  谁家不想出个能做神仙的孩子,可是这种事可遇不可求。有些人也不知自家孩子有没有仙缘,这种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都是不确定的。而那些被确定有仙缘的孩子都会有非常多的好处,有些家中并不富裕的就喜欢给家里孩子‘造势’。

  还有些家里并非无钱,就是有别的图谋的,也会对外吹捧自家孩子有灵性。

  金陵可是扬州州牧治所所在,城中及周边所辖人口几百万,算是一等一的繁华地方。这种地方人多,消息也传的多,大家什么没听过呢?

  趁着大家不当回事的时候,甘甜接过几个钱,转身就钻出去了。

  等走过半截再回头看,之前卖橘子的人忽然惊叫:“我的橘子呢!”

  心中有数了,再转角时刚刚分明在橘子摊旁的男子、老夫妇竟然都站在转角处,男子将卖艺赚得的钱都给了老夫妇:“回去罢,剩下的钱到时再给取来。”

  察觉到甘甜的视线,男子微微点头,然后就混入人群之中,很快再也找不到了。

  牵着小毛驴,甘甜也不在意这些,依旧往城隍庙的方向走,中间各种看新奇看热闹。

  其间最有意思的是骡马街,最早这里多是做骡马生意的。后来新建的城隍庙落在相近的街道上,因嫌骡马生意又脏又乱、有碍观瞻,这才给迁了出去。生意迁了出去,街名却依旧保留。

  而如今这条街最多的是茶楼酒舍,平常最多说书人的地方就是这里了。等到庙会,说书先生们更是将长案摆在外头,当众说书。也不只是在茶楼里说书的,平常跑集会、乡村的说书先生也来摆摊子。

  说的好不好,全看观众捧场不捧场!

  人气最高的还能得个‘书状元’的头衔,各大茶楼都是抢着要包的!

  “初时王秀才并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小娘子,待姑娘自报家门姓胡,这才晓得自己是遇到狐狸了…”